零
在北方的深秋时节独自出游想必是欢愉的,更何况晋北地区一直为我所憧憬,而大同作为晋北的核心城市更是首当其冲,长期占据我目的地清单之首位。各大景点当然是值得一看,在此不再赘述。我其实更想谈谈这座城市本身。
北方、内陆、工业… 几个灰暗的标签貌似足以将压抑、无趣和平凡的城市形象灌输进人们的脑中。很遗憾,大同确实可以被如此形容。但是,仅仅如此形容这座城市是在有失偏颇,冰山一角的市容无法展现她涌动的全部。客观评价一座城市,需要更多时间走进她,亲近她,就好像姑娘的容颜平平无奇,可当她紧握着你手的那一刻,小巧和娇嫩,使人心生怜意。这一次,时间比较充裕,为期四天的深度游撅弃了走马观花似的匆忙,我才得以在漫步中探索,体味一个北方古都的灵魂。
大同的灵魂,和所有其他城市一样,充满着独特的可爱和光亮,但同时再正常不过的,也有阴暗。
一
大同的出租车在长街上奔驰,你总是能招手拦下一辆。无需网约,不用滴滴,任何一辆空车都可听您调遣。车厢里,一切都再经典不过了:土蓝色的座套;四周贴满各种付款码和司机联系方式,犹如小广告一样铺天盖地;一股混合着烟和塑料的气味在车厢里弥漫,使人不得不望向窗外以暂时转移注意力。大同的出租车在这种风格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几乎每辆车都有一个招牌写着往返云冈石窟XX元、悬空寺一日游包车之类的,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商机不可不抓住啊。
透过车内的后视镜,你能一瞥司机的双眼。他们是这样的相似,以至于一提到大同的出租车师傅,脑海中便浮现出寸头、略微谢顶、紧缩的浓眉、黑色扁框眼镜、菜色皮肤的中老年人形象。
车厢里是沉闷的,只能偶尔听见驾驶位前平安符和佛珠晃动碰撞的声响。司机一言不发,弯皱的眉梢下小眼睛径直锁定前方。他们是永远不路怒的,就好像它们永远不在意后方的乘客为何人一样。不时的叹息是有的,不知他们是因何而叹,是望向灰暗的天空之时,还是听见司机交流群中又有人抱怨接不到大单之时,亦或是身旁的茶杯空空如也之时?不得而知,在这空气中思考,你睡意渐浓。
到了。你说再见,他们也说再见。你跨出了车门,他们在你身后说慢点小心;倘若你很满意,多说了一句生意兴隆,他们好像活过来似的,用大同话呛着笑着谢谢;你下车走远,他们开车消失在车流中。
二
大同古城,是城市的心脏。一方城池,有水相依,有墙为靠。东南西北正门的城楼傲视四方,高度虽不及现代建筑物,但气势仍胜一筹。八条主干道从这里延伸至城墙外的市区,游客和市民来来往往,经此出入,就好像红细胞通过血管。这边长两公里有余的正方形区域,是大同的魂之所在;这一拳土石围成的心脏,驱动着她所属的沉重的躯体。
大同人庆幸有如此一个古城,更庆幸她被修葺和复兴,用夜晚城墙的彩灯和亮丽的商业街彰显这位边塞老妪重获青春的喜悦。用历史涂抹外表的仿古街、牌楼和文创区和固然能使人眼前一亮,难以不沉浸于热闹的氛围中去。可古城也许并不庆幸自身的境遇。老妪在将死之时被人披上了五彩的寿衣,只可惜人们并不打算让她寿终正寝,反而是浓妆艳抹,扶到了舞台的聚光灯下。对于指望在墙上涂鸦就能防止其崩塌的孩子们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映入我眼帘的是拼凑的碎片:有真正属于历史的一块,九龙壁、华严寺…;有一半历史一半现代的一块,古城墙、鼓楼…;还有完全属于现代的一块,东南邑、仿古街… 任何一块都精美绝伦,但经过奇妙的组合后却散发着难以忽视的怪异甚至可以说是水火不容。个人很难接受上一秒看到的是过度商业化的街边摊的土味招牌和数十年前就荒废的老式商场的鎏金大字,下一秒是灿烂夺目的千年古迹。不和谐的感觉在我登临城墙上望向千篇一律的板子高楼时尤为更甚。
可能人们会说我过于挑剔了,“新旧融合”才是城市发展正道。而我想强调的是,渐变色为何悦目是因为有一层渐变区连接不同颜色,同理城市的古今相衬也应遵循过渡区这一原则,循序渐进,使游客在漫步中逐渐感受到历史长河的流逝,而不是画风突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交相融,风格才会协调,否则难称“新旧融合”,而异变为“新旧拼凑了”。
三
再说说新城吧。盘踞在御河东岸的一大片新建成区,路网井井有条,宽阔大气,从地图上看确实平衡了河流两岸的观感,与古城遥望,疏解城市功能之意不言而喻。然而,我一直很反感这种设计——不是反对拓展新城的思路,而是厌恶这种典型的中国规划方式。
棋盘格局的疏宽路网、地块填塞的现代坊市、形同虚设的所谓主干道绿心绿轴、过度规划而缺乏自然感的园林设计、无序爆发增长而有无度攀高的烂尾楼盘、大而无当的城市广场和呆滞笨重只追求“宏伟”的行政区建设… 这些要素复制粘贴般地大量应用在中国大地上,在北方更为普遍。大同,是采用这种方案的一员。
好在,大同的规划有些许亮点,从中能够看出一丝新意。
一是市政府前的“综合文化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剧院,四大金刚聚于一处,建筑风格较有设计感且总体协调,中央十字道路的下沉广场也从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空荡之感,功能和审美兼备,算是成功的规划。美中不足的施工较为粗糙,步行其中总觉得尘土飞扬,我建议应提升绿化率,补充绿地和植被。另外,商业化不足,下沉广场是极好的商场选址,在文化区这样人群密集处想必会大受欢迎。
二是位于新市区东端的文瀛湖。面积大,环境好,湖岸的眺望台十分惊艳。缺点是人与湖的联系不够紧密。由于没有游船或水上设施,市民只能在岸边观湖,令人惋惜。
如果说大部分城市的新城是完全陷入中式规划狂热的泥潭中,那么大同新城则是半个身子落入窠臼。
四
城南永和门外,一家不起眼的小书店静静伫立,淹没在街边芸芸饭店和杂货铺之中。它的名字是「經典書店」。
仅仅是在门外一窥,我仿佛能感受到书山的威压。实际上如此形容还是不妥,最好的表述是这是一间用书搭建的屋子。包罗万象的书籍从地板生根,贴着四周的墙壁向上蔓生,将整个空间紧紧包裹,密不透风,亟待吞噬这狭小的店面。
小小书店,不止卖常规书籍,还卖各种古籍和老杂志。大同方言辞典、古城老地图、山西文玩手册… 应有竟有。一家书店仿佛浓缩了这个地区的文化精华。简单走一圈,竟没发现在一般书店被奉为上宾的教辅书籍的踪影。店里提供的服务除了地板上凌乱的几个凳子便无它了。
老板是个身形瘦弱的老人,独自一人居住在书店的后屋。与花花绿绿贴满各种刊物宣传的后门截然不同,老人穿着极其朴素。出于好奇,我开始与他闲聊。
“这年头开店难啊,没啥人来看书。不少朋友让我搞些咖啡茶饮什么的。这哪能搞得了,书店就是书店,搞那些东西,来了也不看书,光拍照了。而且我这门面小,还是多留些位置给书吧,闲的时候我自己也好好坐下来看看。”
“我一个老人,那些技术我也不懂,营销啊广告啊我实在是不会,就这么开着吧,总会有人经过的。爱书的人总是爱书的,不论什么书店都要进来看看;不爱书的总是不会看书的,就算偶然进来也无非是想着喝喝咖啡什么的。”
时值五点,店内的光线微弱起来,老人一半幽暗的身躯好像消失在门后,最后一丝金黄的光照在书的封面上。
夕阳不止照亮泛黄纸上的文字,还点亮了一颗本心。
5 responses to “大同观察”
Deep shi
(很会写,会写就多写点
love u homie!
lmfaooooooooo
Good place to go tho
跟随文章的脚步故地重游一番,感激Quark带领我的视线落在了在我记忆的轨道之外。大同,一座有着多样面孔的城市,此后在我眼中不再只有我所见的那般。✧Ծ ̮ Ծ
你好👋 谢谢你的评论 请问你是怎么刷到我的blog的?(我自认为的我的SEO很烂